始建于1939年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蕴藏着深邃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翻开医院史册,广博的创业篇章,灵动的发展画卷,无不勾起人们对昔日“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的旧貌的回忆。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是由解放前的内政部卫生署内江公路卫生站历经十易其名而来。血雨腥风的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甜城内江也两次遭到日机轰炸。国民政府根据“抗战以来,公路沿线难民流徙,劳工巨增,传染病窃发,病死人数甚众”的实际,在主要公路线设立了卫生站,实施就地急救、诊疗、预防接种等工作。内江公路卫生站即于1939年3月28日在内江南门外沱江路成立,全站仅23人,医师郁维兼任主任,担负起了抗战救民之责任。抗战胜利后,交给地方更名为内江县卫生院。
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内江专区医院、内江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得到了发展,医院的规模、管理、业务技术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和提高。医院在承担医疗工作的同时,曾先后承担了原四川医学院、重庆医学院临床教学及生产实习任务,为重庆医学院教学基地,十年文革浩劫后,春雷响处驱阴霾,随着文化大革命地结束,医院医疗教学工作也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百废待兴一院迎来了快速发展地大好时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院在改革开放的盛世阳光下,医院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85年,更名为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一直沿用至今。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院先后建立了内江市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内江市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诊治中心、内江市口腔疾病诊治中心、内江市眼科诊治中心、内江市儿麻矫治中心、内江市临床检验中心、内江市急救中心,并与华西医科大学应用研究所建立科研协作中心。
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43580.22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46.63㎡,其中业务用房64662.15㎡,职工住房44184.48㎡。总资产3.02亿元,固定资产2.02亿元,医疗设备资产8450万元,占固定资产的34.76%。拥有职工1328人,其中在岗员工965人,高级职称人员186人,研究生40人;开放床位875张,设有行政职能科室16个,门诊、临床、医技科室41个。医院先后购进了大型X光机、全身CT、超声影像、自动生化、血气分析、1250m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ECT、螺旋CT等现代化大中型医疗设备500多台(件),增加了疾病诊疗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原有的系统也远远跟不上目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了,需要将医院建设成为现代化数字医院。
九阵科技有限公司在充分理解其需求,总结在全国各地医院数字化建设经验,提出将诊疗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集为一体,“以病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医院诊疗自动化、管理信息集成化,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的数字化医院的解决方案,得到院方的一致认同。
通过方案的实施,优化了门诊工作流程,解决“三长一短”现象,缩短患者在医院非就诊等候时间;减少患了者无谓来回奔波、缓减医患矛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医疗差错;节约了医疗成本、促进门诊业务发展、提升社会形象、促进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