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下,县级医院成为国家和各地卫计主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据医信邦了解,我国县级综合医院有6000多家,服务9亿多人。随着医改的推进,国家对县级医院发展越来越重视,接连发布政策提高县级医院诊疗能力。
继湖南省1.30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40家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加大医疗设备配置之后,福建省也下发新一轮财政补助资金,高达1.6亿元支持超76家县级医院建设。
同时,云南发布《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晋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90%的县、市、区均有1所公立医院达到基本标准要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每年新增40所县级医院达标,每所补助500万。
县级医院正迎来飞快发展,将为哪些行业带来利好呢?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医疗器械行业。
县级医院要发展,必须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不管是提升县级医院专科能力,还是新建科室,医疗设备的配置必不可少。
县级医院的机遇不仅在于床位扩张,规模增大。对于相关薄弱科室的建设,特色专科的打造,核心科室建设,很多县级医院都将按照三级医院的服务标准来打造,这不仅意味着诊疗水平要提升,更意味着与之配套的相关医疗设备还存在大量的空缺甚至是空白,而这也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
除此之外,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实施,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医改的龙头医院,在康复治疗、老年保健等方面也会大力推进,尤其是老年科的建立。很多省份都要求二级医院开始建立老年科。这也将带动急救、康复、监护相关设备配置需求的增长。
医信邦在此前的文章 “又一省大力建设医共体,这波热潮再赶不上,医信厂商生存将成难题” 提到,县级医共体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必将为信息化行业带来机遇。
县级医院的升级改造,带来的不仅是院内的信息互联互通,更涉及到远程医疗、区域信息互通等。据医信邦统计,仅仅11月,就有42个卫计部门进行区域信息化建设,可看出各省市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重视。
当前县级医院大多处于信息化建设中级,处于以电子病历、智慧医院系统升级为重点的阶段,并逐渐向区域化迈进。想要直接与三甲医院竞争,不管软硬件,都还需努力,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广大医信厂商来说,有国家政策及资金扶持,以县级医院为主的基层医疗市场也将持续走高,企业是时候将目光从三甲大医院转向基层县医院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与医疗设备、医信厂商相比,政府对县级医院的扶持,可能让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的生存更加艰难。
从表面来看,分级诊疗将大部分患者从三甲大医院“疏解”到基层医院,让基层医院有了更多患者,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就有了更多业务。然而事实如此吗?
从国家卫健委11月发布的《方案》来看,要求“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其中又指出要“夯实平台专科,重点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建设”。
再看以1.6亿元支持超76家县级医院建设的福建,同样要求“加强县域内心电、检验、影像、病理、消毒等六大中心建设”。那么问题来了,当县级医院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医院的检查检验、影像、病理等专科能力增强。医院实力本身增强的情况下,带来的必然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业务减少,市场被压缩。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这条路怎么走,还有待观察。
市场千变万化,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每一条政令背后,都隐藏着无限商机。县级医院的升级,牵涉软硬件打造,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抢夺。
文章来源:医信邦 作者:青戈
文章地址:http://www.hitzone.cn/2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