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电子病历评级 带动医信巨大增量空间
2019年9月16日

        在《华为2025年白皮书》中,有两个词语让飞哥记忆犹新,也是被《白皮书》反复提及的,这两个词就是医疗和人工智能。

        例如:

       “视觉增强技术的进步将深受全球13亿视障人士的欢迎。中国研发的Eye See头盔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全方位扫描,可以感知三米以内的障碍物。”

        “视力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全球大约有13亿人患有近视力或远视力障碍,轻微远视力障碍患者达1.885亿人,中度和重度视力障碍患者达2.17亿人,另有3600万盲人。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中的天然晶状体会变得混浊老化,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最终影响视力。在发病前,人类医生很难注意到人眼逐渐发生的变化。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可能发生的眼疾并得到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诊断50多种疾病,诊断精准度堪比人类医生。一项测试表明,相比八名医生会诊,这套人工智能软件能在94%的场合给出相同的诊断结果。为了避免误诊,人工智能机器人采用了一组算法,而非单一算法,因此任何一种算法的错误都会被其他算法推翻。根据诊断概率,该系统会对每个诊断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评分,并予以注解。”

        类似的医疗与信息的话题在白皮书中反复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健康、医疗和AI到底有什么关系?那么现在医院信息化行业发展到底怎么样了?未来IT和医疗到底如何结合?

        先看市场规模。根据IDC数据,2018年医疗行业的IT花费为491.8亿元,同比增长了11.2%。2019年的医疗行业IT花费支持还会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

        从2012年开始,行业年均复合增速一直保持着10%-20%的增速。IDC预测,到2023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791.6亿元,2018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为10.0%。这490亿都花费在哪了?先得说说医疗IT都包括什么。广义来看,医疗行业IT包括医疗机构的IT系统、医疗支付平台、医药流通IT和其他医疗IT。

        从占比来看,医疗结构的IT占大头。2018年,医疗机构IT的花销达364.67亿元,占比为74.15%。

        从行业的增速来看,貌似一般。实际答案NONONO!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行业规模为96.61亿元,同比增长37.9%;2017年市场规模将超130亿元,同比增长40.7%;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53.8%。人工智能医疗行业毫无疑问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细分行业。

        回到医疗机构IT来看,医疗机构的信息投入还比较低。2017年,我国医院机构IT投入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的比例仅为1.05%。根据飞说财经(AI_Do_2019)草根调研的数据,在知名三甲医院的所有支出中,信息化支出占比为5%。可见,实际情况中,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支出很少。

        而海外发达国家的支出占比为中国的4-5x左右,美国机构的支出占比更高。这也就是后续行业做大蛋糕的驱动力之一。医院是否有动力支出来进行信息化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部分信息化指标是上级机构对医院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后续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增长来自于哪里?

        1)互联互通带来的评级增量。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2020年之前,实现三级医院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三级医院要实现院内各诊疗环节的互联互通。根据测算,互联互通带来的医院信息化增量为100多亿。

        2)电子病历评级带来的行业增量。根据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3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的数据交换;到2020年,要实现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的3级以上。预计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新增市场规模在200-300亿元之间。

        3)人工智能医疗带来的增量市场。这部分将在后续报告中重点呈现给大家。

       文章来源:飞说财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