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考核指标公布,主要有这些变化……
2018年11月13日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就18个考核项做出具体指标要求。

《考核指标》分为针对医疗机构和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两份指标,其中针对医疗机构,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9个,合计分数100分;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最新医院考核指标公布,主要有这些变化……门,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合计分数50分。

对比之前的考核制度,这次有哪些变化呢?

指标首提远程医疗和多学科诊疗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三年《考核指标》中,出现了两个新身影:远程医疗制度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分别占考核比分8分,且均为定性考核指标,需经专家评审。

在针对远程医疗制度的《考核指标》中提到,医疗机构为基层医疗机构或者患者提供远程服务。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每提供一项得1分,直至满分。

药学服务方面,“新三年”考核目标由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转变为对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用药指导情况,包括对患者和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用药指导;护理延伸服务方面,《考核指标》指出,提供基层卫生机构护理服务延伸服务(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慢病管理的护理指导或培训进修),提供3种以上得满分,提供2种得80%分,提供1种得60%分,未有不得分。

“信息化”一词贯穿整个考核

在针对医疗机构的考核指标中,智慧医院的考核分数为14分,占比最大。其中,新增大数据利用情况和智能技术及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为新设置项。智能导医分诊服务系统、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指导等成为重要指标。

此外,在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考核指标中,是否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平台院前急救信息共享功能、是否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等指标都占据了4分考核标准,合计6项指标中,有4项都提及“信息化”。

CIO需关注这四个词

在针对智慧医院的考核中,医院CIO们需要继续关注的关键词有三个:电子病历、数据采集与传输、信息安全保障。

第一是在信息化建设情况中,主要关注的是电子病历的部署及应用情况,很多医院门诊电子病历上线难,此处便提出要求——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均有电子病历得1分,否则便是0.6分;近一两年来不少医院信息化建设过于关注“炫目”的小应用,有走弯路、忽略电子病历的情况,此处便提以评级为达标线——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达4级以上得1分,未达4级不得分。

所以,以电子病历为中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依旧是主旋律,也将继续是主旋律。关于电子病历到2020年应该建设到什么程度,前段时间医政医管局其实已经发文具体说明。

第二是特意将大数据应用情况细化,鼓励医疗机构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这五项工作。这对医疗大数据企业来说会是极大的利好和促进,同时也为CIO们提了个醒:除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大数据将很快变成工作重点。

第三是将智能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列入,智能导医分诊极易为各类导诊机器人企业带来利好,值得CIO们格外关注的是其他智能服务类,即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指导,这些服务无不涉及到院内外数据采集、传输,所以虽然未被提及,但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成为CIO们在这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做好数据工作所要考虑的“题中之义”。

区域一切“平台化”

对比医院CIO,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CIO和信息化设计者们,只需要关注一个关键词:平台化。

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版的考核指标中,除了“组织实施”部分外,对其余功能性项目,用“一切平台化”来归纳总结指标细则并不为过——预约诊疗需要平台化覆盖;检验检测结果需要区域内平台化共享互认;急救服务要中心化建设,并实现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化共享;依赖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居民的连续医疗信息需要进行平台化共享;互联互通建设强调的“一卡通”发卡及应用本质上便是平台化信息共享……

区域平台化建设离不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熟与发展,当然,在一定情况下,区域平台化建设也会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朝着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渠道发展。对区域内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来说,从信息化角度来看,区域内信息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平台化”的需求,这不仅是推动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所看重的政务便民诉求,也是在这个“数据便是金矿”的时代成就地方大健康产业的必经之路。

此次发布的考核指标适用期限是2018~2020年,由此带来的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我们极为期待,也将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医信邦    作者:谢一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