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研讨会在蓉召开
2021年12月30日

      为共同探索健康管理多主体协同策略,使基于服务连续的健康管理多主体协同研究的开展获得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增进课题间交流,相互学习与合作,12月24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基于服务连续的健康管理多主体协同研究”项目研讨会暨“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应用示范”四川示范点推进会在成都市成功召开。

      来自四川省卫健委、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医保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产业集团、内江市疾控、卫健委和温江区医保局、科技局、四川九阵等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的领导和部分医院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特邀了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冯占春院长、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胡秋明副院长、四川大学商学院罗利教授和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刘毅教授为课题现状和后续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会上,冯院长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健康管理综合应用示范”做了项目简介,子课题3——基于服务连续的健康管理多主体协同项目负责人周晓媛副教授介绍了课题整体进展和下阶段计划并主持会议。

罗丹董事长(前排右一)应邀参会

      项目子课题1——主动健康管理连续服务云平台建设单位四川九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丹先生受邀参会,对课题在四川内江、山东济南、河南中牟、湖北潜江、湖北宜昌、海南琼海等地的6大健康管理示范区的建设和未来发展做了深入地探讨,希望通过此次政、产、学、研各界的深度交流,为健康示范区的建设予以科技赋能。

      调研显示,目前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信息平台的覆盖率有待提高,各信息平台的互通共享明显不足。在逐级报送信息的过程中易造成漏报现象,导致健康档案的更新滞后,无法准确获取本地居民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的整体趋势,更无法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使用卫健委开发的医疗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信息平台,但两个网络彼此独立,就诊信息和健康档案不能实现交互共享,也不能达到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效果,因此慢病健康管理仍然面临着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也不能起到利用大数据拓宽健康管理范围的目的。

      近年来移动互联、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医疗服务中应用日趋广泛,越来越多的医院开通了网上挂号、咨询、缴费服务,甚至已有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门诊慢病管理,也适合以大数据驱动、多主体参与下的健康管理工作。

      九阵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中肩负“主动健康管理连续服务云平台建设”的重任,九阵将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主动健康管理连续服务云平台”的开发,平台上线后,“国家主动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应用示范”区域范围内的机构将实现全院业务共享,机构之间业务协同,统一质控、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实现在人事编制、财务运营、医保政策、医疗资源等各个层面统筹管理。同时利用能上网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可搜集患者数据并实时上传至健康信息平台,家庭医生根据信息分析并调整健康管理方案,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运动方式等调整。实现患者的实时需求反馈,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医保均可同时接受信息,避免各部门间信息沟通的时间差,达成各服务参与主体的多向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后续也可通过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对生成的健康报告进行智能分析后主动进行健康预警,也可通过可穿戴健康设备进行日常健康监测,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调整健康管理项目或进行转诊治疗,促进居民获得更好的达到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