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医疗健康”成绩单!
2019年4月12日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突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也提出了安全监管的硬性要求。

222.png

        《意见》发布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支撑保障措施,大力推进宣传贯彻部署、不断完善支撑保障体系、深入开展便民惠民的服务,推动了文件的贯彻落实。

        为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保障体系,国家卫健委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项目,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国家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省统筹平台建设。据初步统计,目前637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经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273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了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8个省份开展电子健康卡试点,144个地级市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山东、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宁夏等6个省份已经建设完成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监管平台。

        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远程医疗专网建设工作方案和区域中心医院设备配置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基础电信企业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医疗专网、远程医疗云服务平台以及视频云服务平台,各地二级以上医院均可利用互联网或者专网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都在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有3300多家公立医院出台了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务措施;4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部署要求,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落实,及时总结分析推广有益经验,可复制的经验,不断完善支撑保障体系,深化“互联网+”惠民应用,丰富医疗服务供给,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章来源:e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