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省大力建设医共体,这波热潮再赶不上,医信厂商生存将成难题
2018年12月5日

陕西发文狠抓医共体建设

12月3日,陕西省卫健委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意见》指出,2018年年底前,各市县都要出台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建设目标和时间进度。年底前,每个县都要建立起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四位一体”的紧密型医共体,为所辖区域群众提供同质化、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医共体要覆盖全省所有县域内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同时,推进医共体内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衔接,实现医疗、公卫、健康管理、医疗保险等信息互联互通。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互联网+医共体服务,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网上签约、医保结算等服务。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

前有山西大量招标区域信息建设,再到陕西出台此项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紧密型医联体正逐渐全面铺开。伴随着医联体的建设,紧接着的议题就是信息化的建设。

错过医联体建设热潮 医信厂商将迎来生死考验

早在今年2月份原国家卫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就表示,紧密型医联体最重要标志是“信息有联系”。

2018年8月,国家卫健委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在新的考核指标中,与信息化相关的指标分数为26分,占比达到52%。此外,考核指标将一卡通使用和功能范围引入互联互通评价,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标准。

毫无疑问,未来将形成以医联体为载体,通过信息化为手段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信邦认为,除了三级医院以外,二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将会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重点,未来医联体建设将有望迎来加速期。

2018年已接近尾声,医联体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据医信邦统计,仅仅11月,就有42个卫计部门进行区域信息化建设,可看出各省市对医联体工作的重视。此前我们也分析过,随着医信市场的成熟,医疗信息系统从传统的点对点建设转变为点对面建设是大势所趋,大企业由于产品体系全面,产品实施交付能力较强,将更有利于获取行业资源,提高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厂商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渐趋明显,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呈现出大企业逐渐垄断市场的局面。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厂商参与,错过这波难得的商机,中小型厂商的生存必将日益艰难。

文章来源:医信邦    作者:许峰

文章地址:http://www.hitzone.cn/2052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