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影像信息化—将影像系统搬上云端
2019年8月26日

        医疗影像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极为迅速,已经作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作为诊断过程中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医疗影像数据现已占据的医疗数据的80%。但医疗影像的应用、读取、保存却问题重重,信息化应用于医疗影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医疗影像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就医质量

        通过医疗影像诊断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影像诊断对影像诊断医师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大医院人满为患,三甲医院日门诊量常常破万,而基层医疗机构(中小型医院、社区医院)配有设备却缺乏有能力阅片的医生,导致大量影像阅片需求无法满足。偏远地区患者更是需要长途奔波至大医院求医问药,额外增加经济负担。

2、各医院海量的影像数据没有互通互联

        目前每家医院的数据好比一个个信息“孤岛”,“院内”和“院外”数据几乎没有互通互联。一方面来源于医疗数据尤其是影像数据的标准未完全统一,存在一定技术和实施成本障碍,另一方便开放影像资源资源共享将削弱医院部分影像收入来源,各医院缺乏实施动力。

        各家医院影像数据互通整合不但可以避免患者的重复治疗,实现无胶片化作业;同时亦可满足当前医疗大数据的要求,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有效支持临床决策以及科学研究。

3、不利于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传统胶片存档的医学影像资料保存和查找困难,不利于学术交流和医疗人才的培养。医疗影像信息化产业将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与支持,结合行业专家的建议与经验,实现医疗影像病症特征的辅助识别,帮助医生与患者体验更好的医疗流程,同时更有效的对医疗技术人才进行培养。

         当前在行业、政策和技术的大势所趋之下,医疗影像信息化的应用势在必行,医疗影像信息化有什么内容,他们又该如何分类呢?

        医疗影像信息化有以医院为应用主体的PACS等院内系统和区域性影像诊疗平台。除此以外,企业主导影像信息化平台逐步进入市场,包括线上的医疗影像云和线上线下结合的独立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智能影像分析和医疗影像大数据辅助医疗分析与决策也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PACS系统–医疗影像信息化的基础

        医疗影像取得后,需要将其制成一定格式以便存储及传输调用,这就是PACS系统。PACS系统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它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各科室日常产生的各种医疗影像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

        PACS是医疗影像信息化的基础,没有PACS对各个医疗设备影像的收集和存储,医疗影像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各种医疗影像信息化的类型都是通过PACS的延伸而得以完成的,如PACS在科室级和院级的应用是最基本的影像信息化(也是PACS当前最普遍的应用),延伸至院际之间则形成区域的医学影像诊疗平台,延伸至互联网平台上则形成医疗影像云。

         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已实现PACS基本普及,下一步的发展在于全院和区域PACS的建设;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普及度并不高,仅50%左右。从投入来看,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比在0.5~0.8%,大医院最高达到1~2%,而发达国家是3%~5%,差距明显。因此,我国影像信息化系统市场尚未饱和,区域性PACS和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市场的上升空间大,中基层市场发展机会多。

         当前PACS的行业公司众多,竞争激烈;众参与者呈地域分散,单个公司市场份额小,市场集中度低。因此,此市场并购趋势明显,未来具有资金优势的地方龙头可通过收购其他地区客户渠道丰富、技术领先的企业,来快速提升全国市场份额,抢占市场。

区域性影像诊疗平台—医院间医疗影像信息的流通

        区域性影像诊疗平台基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整合各家影像信息,在平台完成医疗影像信息的共享,一般模式为大型医院+小型医院的诊疗平台,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区域内各医院需装备PACS,并将接口接入平台。平台构成后除了提供基本远程影像诊疗服务,还会配备移动端医疗影像系统服务,有的还会提供自助终端的服务应用。

        远程影像诊疗服务,以现有PACS的基础,将医院现有的PACS影像、诊疗信息的查询整合延伸到智能互联网终端和移动智能终端上,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使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患者的影像及诊断资料,给出专业准确的诊疗方案。

医疗影像云,互联网+医疗影像的应用

        影像云技术可以理解成PACS延伸在云端的应用,为民间资本较为活跃的领域。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被更加广泛、频繁使用,导致影像数据量级不断增大,带来存储成本升高、共享难等问题。而PACS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能降低影像数据存储成本、实现快速调用传输、支持数据共享与应用开发等。具体来说,云PACS能广泛对接原有设备、无需添加专用硬件和IT管理人员,医疗机构就能低成本地在云端存储大量影像数据、支持远程诊断、促进影像数据利用等。

         除此之外,云技术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可以带来更多应用,如万东医疗和海纳医信等企业除了利用云端的存储功能,还利用云端做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和线上医疗分析平台。

        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影像云技术的应用范围可能与区域影像诊疗平台的功能有一定的重叠,但由于中小型医疗机构没有大医院的资金优势,而云PACS具有按用量付费、低投入等特点,因此可以认为医疗影像云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转变就医模式

        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将影像业务外包的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普及。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依法独立设立的应用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出具影像诊断意见,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第三方影像机构并不是医院的竞争者,根据规定,第三方影像机构不设门诊,不设住院部,不与任何医院争夺病源;不得开展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二者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该模式引入第三方投资商,整合各方专家资源,构建对外运营服务的“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各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等可按需购买服务,从而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来源:睿信咨询研究院

        根据需要的不同,第三方影像中心也将分化为两种常见的运作模式:

        第一类是含设备的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即重资产模式。主要为不配备影像设备或是患者过多的医院接待需要成像的患者。中心配备影像设备,患者购买医学影像中心的服务。这种独立的第三方影像中心一般也会配备全职的阅片专家来出具影像诊断,所以联网之后也在异地提供阅片和资料的线上共享服务。

来源:睿信咨询研究院

        第二类是从完整影像中心业务中剥离出来的轻资产类型,即虚拟影像中心。它针对有设备的医院所产生的大量影像数据,把全职和外聘的兼职专家和病人的需要对接起来。通过建立云端的医学影像中心,连接基层医院,影像传递上来,专家在异地看到影像就可以得出报告。

        来源:睿信咨询(ID:acg-m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