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需求、资金投入共振的背景下,医疗信息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结合近期调研的情况,2019年上半年医疗信息化行业需求十分旺盛,龙头公司订单饱满。此外,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业绩持续性以及与互联网医疗创新业务的成长性可能被市场低估了。这得益于以下政策:
卫健委推动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升级是医信行业投入力度加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医保端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医院信息化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8年1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明确了DRG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国家医疗保险支付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国家层面推广DRGs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的控制医保支出,而DRGs的推广对医院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控成本、降费用成为医院未来管理运营的重要考量,也将倒逼医院上线并普及DRGs相关的软件系统。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上海等医疗信息化基础扎实、医院医疗理念领先的城市,DRGs从2018年开始在陆续在医院端小批量的上线。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国家医保支付改革以及医院自身精细化管理需求兴起,DRGs将逐步普及。保守估算医院端+医保端的DRGs市场空间在28亿-101亿,将成为未来行业重要增量市场。在医保局以及卫健委相关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医疗信息化行业有望在未来3-5年内继续保持高景气。
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重磅文件,对于网络问诊服务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可以合规进行在线复诊,并开具部分常见病和慢病处方。
三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互联网医疗将从轻问诊为主的逐步切入到诊疗的核心环节(以慢病为主)。考虑到慢性病人群的特征是病程长,用药周期长且药量大,能否进行医保报销成为了互联网医疗向更广人群普及的关键问题。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国家医保局家将负责制定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并于2019年9月底前完成。
我们认为,该文件的出台意味着网络诊疗服务将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支付机制(谁来买单),将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拐点。
诊疗、购药是患者就医最核心的两大环节,网络诊疗服务已经得到了政策的许可,而国内网售处方药的合规政策则长期处于缺位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长期发展。
2019年4月25日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卫健委将继续推动“互联网+药品流通”,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鼓励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服务。
由此可见,政府对于网售处方药仍保持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家政策尚未最终出台,各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也已经在积极做相关的试点以及筹备。我们对于网售处方药政策“破冰”保持乐观态度,一旦相关政策出台,有望彻底激活市场。
医疗信息化厂商是连接各产业参与方的桥梁,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乘着互联网医疗的风口,医疗信息化厂商有望实现自身卡位的资源变现,从支持辅助的角色定位逐步成长为产业连接通道乃至平台运营方。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厂商的业务实践中实现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突破。包括互联网医疗问诊平台的运营、处方流转信息平台的运营等新的业务模式,均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文章来源:计算机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