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卫健委下发《安徽省智慧医疗工作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院、电子健康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这份政策,医信厂商将大有作为。医信邦整理了其中关键词及对应内容,挖掘其商机。
明年将完成省市两级平台建设
《方案》要求,协调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市、县及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逐步与国家平台有效贯通。
2019年年底前,安徽将完善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省级平台与已建成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调阅共享功能;到2020年,完善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省内公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互联对接,以及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调阅共享。
三级医院将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精确到分钟的预约、远程健康管理、自助服务全覆盖……《方案》提出,要积极推进智慧医院标准化建设,制定智慧医院建设规范和评价标准。以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为标准,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就医流程的信息化改造。
根据推进的“时间表”,2019年年底前,全省三级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到2020 年,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所有省属医院和5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创建。
今年年底前所有省属医院可使用
以后患者就医再不用办理医院的就诊卡,每个居民只需申领电子健康卡,通过扫码即可就医。
据医信邦了解,安徽将启动居民电子健康卡省内发放和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共享使用,实现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费用结算,促进居民个人电子健康信息动态实时更新,强化个人健康与疾病监测的管理。以电子健康卡作为授权方式,实现在线查询电子健康档案。
《方案》要求,2019年年底前,所有省属医院、各市50%的市属医院和1 家县属医院具备居民电子健康卡使用条件;到2020年,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地市级区域内医疗机构具备居民电子健康卡使用条件。
明年与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对接
安徽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是省卫健委面向公众开放的服务平台,可提供预约挂号、家庭医生、健康档案调阅等服务。今后,平台的功能将进一步拓展。
今年年底前,安徽省将启动开展安徽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检验检查结果推送、线上支付、健康咨询、健康科普知识教育等功能建设;到2020 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与安徽医疗便民平台对接,平台实现检验检查结果推送、线上支付、健康咨询、健康科普知识教育等功能。
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处方
安徽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托实体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患者在线提供医疗咨询、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
2019年年底前,安徽将启动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设,至少3 家省属医院、各市1 家市属医院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到2020年,完成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全面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
新建四大平台加强医疗监管
安徽省将建立四大平台:强化诊疗行为事中事后监管的省、市、县三级通用医疗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对接互联网医院信息和实时监管的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与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实现病案首页数据导入,完成医疗质量评估和控费管理工作的省级DRGs监管平台;联网全省省市县级质控工作的省质控信息系统平台。
明年年底前完成建设并互联互通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将有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方案》要求,以医疗影像云为核心,融合安徽省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诊疗等系统,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通过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的远程影像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的远程病理服务体系、市县乡三级的远程心电服务体系、市县乡三级的远程检验服务体系和县乡两级的远程诊疗服务体系,推进优势医疗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2020 年,全省完成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并实现互联互通。
《方案》要求,力争利用3至5年时间,初步形成省健康医疗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智慧医疗体系,让安徽智慧医疗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要完成如此大工程,必将采购大量信息化系统,同时也为服务器等硬件厂商带来机会。
文章来源:整理自安徽省卫健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