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持续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化支撑体系,将考核工作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同步推进,国家卫健委在修订完善《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形成《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的同时,还通报了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01、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任重而道远
全国共有5456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2021年度绩效考核,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显示,通过连续三年的绩效考核引导,二级公立医院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二级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
但是,本次绩效考核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二级公立医院仍存在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仍有200余家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等级为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在运营管理方面,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
02、管理能力与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在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方面,《通报》要求,加快推进二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二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完善支持二级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二级公立医院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医联体建设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持续推进医联体内管理和技术同质化发展。指导纳入“千县工程”的县医院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提升二级医院主要临床专科能力,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
这说明,未来的“国考”方向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是契合的。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落实,必须回归医院管理实践的本质,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医院建设是持续优化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内在驱动和保障。
03、九阵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常面临着建设资金短缺、专业医信人才缺失、技术力量不足等难点,尤其是试错成本高、替换难度大、接口费昂贵、本地服务难支持、新旧系统标准协议不统一、数据难接入、数据安全难保证等问题,已成为阻碍二级医院优化绩效考核工作及高质量发展的巨大难题。
为助力二级及以下中小型医疗机构解决信息化建设的难题,九阵智慧医院解决方案推出一款专门适用于它们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该平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财务为基础、临床为核心、服务为纽带、绩效为推动力的设计理念,围绕医疗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一体化打造包括平台应用、门诊应用、住院应用、辅检应用、药事应用、医管应用、客服应用以及运营应用在内的8大应用体系,60多个应用子系统。
该信息管理平台采用AHC中间件+三层架构,顶层架构、统一建模,实现一体化平台管理,实现医院基础字典统一管理、权限统一管理、流程统一控制、对外接口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单点登录、统一门户、客户端自动快速部署的应用效果,促进业务闭环管理的形成和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围绕门(急)诊业务场景设计,涵盖门(急)诊挂号收费、门(急)诊诊疗全部业务,优化业务流程,简化操作步骤,实现门(急)诊各流程环节信息互通,促进门(急)诊病历智能、高效记录和管理,减少医疗差错,提高门(急)诊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医嘱智能化、病历结构化,提升病历质量和医疗效率;基于智健云基础平台,实现住院业务闭环管理,实现住院用药医嘱闭环、护理闭环、检查检验闭环、手术闭环、危急值闭环;通过护理电子白板、手术公示大屏,实现信息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提升医护工作效率,优化住院环境。
辅检业务无纸化、无胶片化,实现在线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检查、检验报告实时返回临床的高效交互,同时支持结果智能化预警,临床医生可根据需求全部或部分引用报告内容,充分体现了一体化平台的优势。
对药品进销存进行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实现药品计划、采购、入库、出库、盘点、库存预警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用药追溯;通过与医生站的无缝整合,实现用药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提供病历、用药、院感、护理质量监管服务,通过前端业务和后端审核、追溯、统计的方式进行监管,包含病历质控、不良事件上报、防保上报、用药监管、医院感染监测,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