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加速布局,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样破解
2022年7月22日

01、远程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弱点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83.42%的三级公立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制度,70.53%的三级公立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中心,81.29%的三级公立医院能够向医联体内成员单位提供至少一项远程医疗服务。三级公立医院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为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超过八成的三级公立医院能够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数据看起来似乎不错,如果结合其他的新闻报道,则又能品尝出不同的滋味。

7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成效,列举了国家卫健委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众多举措,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提到“加快信息化建设,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初步建立国家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已实现与23个省份网络联通和数据传输。到2021年底,远程医疗已覆盖所有贫困县并向乡村延伸。“

综合上下文分析后可以发现,远程医疗目前只覆盖达到县域级,真正能够享受到远程医疗便利的乡、镇、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不太多。

02、基层困境:多方面综合限制

从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公立医院建设远程医疗协同网络开始,国家就在各个方面着力推进远程医疗体系的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响应,出台政策加强建设远程医疗服务。

以三甲综合医院为医疗支援核心,市县级医院为受援单位,构建省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形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实用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但为什么直到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然难以完全享受到远程医疗的便利?

首先,硬件条件的缺乏。不少基层边远地区远程医疗政策普及率不高,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没有购置硬件设备的资金。

其次,人员、能力都不足。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医技人员短缺,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服务能力也不足,即便购置了硬件设备,要么设备使用率不高,要么难以熟练操作,致使远程医疗体系难以真正运行起来。

最后,还有相关软件的问题。很多厂商在设计远程医疗功能模块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使用场景考虑不够全面,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想用的功能要么没有,要么简陋。

03、直击痛点:九阵远程医疗平台

如何解决传统远程会诊视频和诊疗数据脱离的问题?远程会诊后开出转诊单,转上去后发现没有床位该怎么办?远程会诊的场所与患者脱离,如何解决患者对远程会诊的信任问题?如何破解上下级医疗机构都不愿转诊、转检的困局?这些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现阶段的真实痛点。

解决患者信任问题,真正实现床旁会诊

九阵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把视频集成在一起,医生可以在同一个窗口里发申请、做记录、看视频,不仅解决了视频和诊疗数据脱离的问题,而且医生能够通过平板或医用服务终端,实现真正的床旁会诊,而不是医生们聚集在远程医疗中心,患者对什么都不知情,完美解决了老百姓对远程会诊的信任难题。

转诊转检一体化,破解医院接收难题

医生能够直接在远程医疗协作平台里进行转检、转诊操作,避免了下级医疗机构不愿转出、上级医疗机构不愿接收的尴尬;远程自动评审患者是否符合转住院标准,医生直接看到上级医疗机构是否还有床位。

构建区域临床数据中心

转诊、健康管理、检查检验等所有的系统、应用都建立在九阵智慧医院一体化信息平台上时,由于该区域内的所有临床数据都集中在了一起,区域临床数据中心也就自然成型,轻松破解传统区域数据难以集中存储、管理、应用的难题。

九阵远程医疗协作平台以医疗机构为核心,切实瞄准当前远程医疗的各种痛点、难点问题,以信息化技术和开创性思维为工具,为探索远程医疗发展路径贡献了新的思路。

分享到